(资料图片)
竹林乡位于河南杞县南35公里处,总面积42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总人口37381人,耕地面积48365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竹林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作为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改变工作作风、提升基础设施、谋划特色产业、制定长远规划,奋力推进“平安竹林、活力竹林、宜居竹林、产业竹林、红色竹林”建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摄影:田娜)
党建赋能,以督促治,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干部队伍提升相结合,增强活力。竹林乡坚持“五星”支部创建“领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组建由乡党委书记、乡长包片、党委班子包村、乡直干部包街、村两委干部包组的网格化“层级责任制”,确保整治责任落地落实。结合竹林乡实际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制定“周督导,双周点评,月观摩”工作机制,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高标准和常态化。采取“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方法,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倡议书、大喇叭广播、开展美丽庭院评比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赞、百姓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
以点带面,强化引领,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示范带建设相结合,筑巢引凤。一是整合资源,延长示范带链条。将庄林村、肖寨村、竹林村、梁寨村、姬庄村纳入链条整体规划,对沿途的路域治理、国土绿化、红色文化、特色产业进行整合串联,打造标准统一、特色鲜明的竹林乡示范路线,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沿线人居环境提升。二是游园多点开花,普惠群众。2023年,竹林乡实施街道绿化120亩,游园绿地建设90亩,重点打造竹林乡文化广场、竹林乡仰韶文化遗址游园、小白河河畔公园,增设村内口袋公园,提升竹林乡整体形象与品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厚植乡贤文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人脉资源优势,对竹林乡乡贤人士进行全面摸排,通过实地拜访、召开乡贤座谈会等形式,动员乡贤代表围绕本村发展、公共事业建言献策,发挥乡贤正能量。完成肖寨村河道公园建设、政府所在地5公里亮化提升、郑寨村路灯安装;募集资金350万元,利用村内空心院、荒地高标准打造肖寨村红色主题公园,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和提升、新村室与村史馆建设,目前土地平整已完成。
(摄影:田娜)
增加投入,补齐短板,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改造相结合,提升品质。一是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完善功能品质迈进。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打通道路“主动脉”,畅通街道“毛细血管”,完成路面拓宽3.5公里,铺设下水管网4公里,弱电入地2公里,立面改造30000平方米;建成公共停车场、篮球场,改建公共厕所,治理农贸市场、店外经营,改造提升X008竹林段沿线绿化,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二是大力开展厕所革命。2019年以来,竹林乡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加大农村改厕、农村公厕建设力度,将农村户厕改造设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来推进。累计完成郭屯村、安桥村、肖寨村、梁寨村、姬庄村、八里庙村、宋寨村、竹林村整村推进改造任务2951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三是全面推动“一宅变四园”。坚持“少硬化,多绿化;能绿化,不硬化”的原则,推进“一宅变四园”。各行政村累计拆除空心院168处,将其中72处空心院打造成方便群众生活的菜园果园,愉悦身心的花园游园,引领群众把家乡改造成“户户像花园,村村像公园”的美丽新乡村。
(摄影:田娜)
以文化之,讲好红色故事,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增收富民。在八年抗战及三年解放战争中,水东地区伤亡将士5266名。1945年3月,在根据地中心区杞县城南30多公里处庄林村西侧老党寨岗丘上修建水东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00多亩。园内建有革命烈士碑亭和著名烈士彭雪枫、吉鸿昌、马庆华、韩达生、唐克威等纪念碑,安葬了近200位抗战烈士的忠骨。今年,竹林乡启动水东烈士陵园旧址建设提升项目,并以郭杰烈士墓为中心,实施郭屯至谷熟岗道路提升项目,立足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中“乡土化”内容,做好“红+绿”文章,讲好竹林红色故事,激活红色基因,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发展双提升双促进。
民之所向,皆是力之所及。下一步,竹林乡将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导向,以建设“五个竹林”为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卯足干劲,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杞县竹林乡人民政府 田娜)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